英国军队数量变化
陈列战利品,尤其是打败法德的战利品。最后一次打胜仗是马岛,然后英国陆军整体变成快反部队,
1998征兵广告黑人,从英联邦和本土征兵。
1920征兵广告:当兵多好玩啊!
征兵广告:世界这么大,你得去看看
1645内战图。每个小方阵都标注了“Sir xx”获“Lord xx”,可见当时双方军队的组织方式和来源。在没有克伦威尔新模范军之前,部队就是个人的。而新模范军的组织方式完全不一样,统一服装旗帜,统一调配指挥,统一培训体系,统一意识形态,谁当军官各凭本事而非看血统,全职军队而非临时征集的死士乡勇。英国历史上第一个正规常备军,打这种封建扈从军队自然是不在话下。
乳法:缴获的法国军官大衣,连肚子都要还原…
hutchinson,1660复辟后被清算的例子。他老婆Lucy很牛逼。
北约英国军队最重要的装备:便携烧水壶泡茶。。别国都没有
列克星敦之战,英军统一制服,美军各种各样的便服。看着这幅画,想象一下,左边的人赢了之后会怎么样?流民固有的散装的特征。
英军的大红色制服,和法军的红裤子比较像。很好看,很精神,很有历史传统,但打仗太显眼。所以后来就改为土黄、灰色、迷彩等等。红色就作为礼仪性的服装。
Note:Royal military academy的设立。
很高级的主题:不同时期军队对莎士比亚的使用,甚至还有英德两国一战时对莎士比亚的解读之争。但是因为对莎士比亚不熟,没有太多思考,但直觉知道这个主题本身是很高级的,很能研究出东西。
内战时对莎士比亚的使用:查理一世在狱中读莎士比亚。
内战时的反对派弥尔顿写莎士比亚。
18世纪美国和法国革命中对莎士比亚的使用。法国人从莎士比亚里面看到反抗腐败的权威,而英国人的使用主要是为了合法化自己的战争,以及要保卫王权。
乔治几世打法国。
维多利亚时代对莎士比亚的使用,维多利亚时代的大几十年,欧洲都没再有过什么战事,这段时期的莎士比亚会被用于为帝国服务,还会用来谈论军队和社会的关系。
1940,LSE旁边的Kingsway剧院上映莎士比亚——我们国家的诗人。
一战二战对莎士比亚的使用不同。一战是用来唤起民众的爱国热情,甚至还得跟德国人争夺对莎士比亚的权威解释权。二战则是“莎士比亚进入寻常百姓家”,开始设立国家的促进和保护组织。
用莎士比亚麦克白台词征兵。
撒切尔打马岛,对莎士比亚的使用。
G7会议上,苏纳克对莎士比亚的引用。 真的只能算是个引用了。